一、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源
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从潜伏期到恢复期都具有传染性。

二、儿童是呼吸道疾病易感人群
儿童的生理解剖特点和自身免疫功能低下,是极易出现呼吸道感染的人群。年龄越小,越不容易发现,一旦发病,进展更快,潜伏期最短1天即发病,最长可达14天不等。
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途径
儿童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飞沫、接触,也有可能存在粪口传播。
四、如何区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与普通感冒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初期与普通感冒症状类似:发热、四肢无力、干咳,或者表现为其他系统症状如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眼科症状等,也有症状不明显病例,尤其是新生儿、婴幼儿症状可能更不典型,一旦发现,病程进展快或已错过观察期。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短期内易出现:腹泻加重,呼吸逐渐变得困难,婴幼儿或新生儿则表现为张口呼吸、喘息呻吟。鼻翼煽动(鼻孔一张一合),点头呼吸,甚至出现口唇、面色变紫、呼吸三凹征。
注意:婴幼儿口唇、面色变紫要立即就诊。
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流行期间家庭防护要点。
1、加强房间通风:有条件的家庭,每日定时应开启空气净化器,紫外线消毒,或每日每个房间轮流通风2–3次,每次开窗通风30分钟到1小时,房间通风时,将孩子做好保暖措施转移到其他房间。

2、家庭清洁消毒: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干净整洁,不要有潮湿的角落,每日用75%酒精(燃点低,注意安全及防儿童接触,若有接触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或含氯消毒剂擦拭物体表面一次,如果有疑似家长没做好防护措施在家里打喷嚏、咳嗽,需立即对所在区域重新消毒,儿童触摸的物品每日需清洁消毒。

3、家庭日常防护:儿童和家长均应正确佩戴口罩。儿童口罩的选择:儿童外科口罩→儿童医用口罩→一次性口罩→儿童棉口罩,戴口罩时密切关注儿童呼吸及面色,出现口唇发绀,立即摘除口罩,必要时就医。不能适应戴口罩的小婴儿或新生儿,家长都应主动戴口罩,不对孩子呼气、喘气,不亲吻孩子,不与孩子共用餐具、饮具。母乳喂养应注意勤洗手,家长应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从室外进门后应立即更换衣服鞋子,正确处理口罩,彻底全身洗漱清洁后再接触小孩,早晚指导儿童一起用盐水漱口,提高防范意识。

4、儿童日常护理
(1)家长每天观察孩子大小便:保持大便通畅,出现腹胀、腹泻、便秘等,要及时就医。
(2)每日营养均衡:儿童应保证营养充足,适当进食高蛋白食物、新鲜洁净的蔬菜水果,年长儿增加口味丰富的坚果(年幼儿不要吃),青春期的青少年不要节食,适量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和鱼肝油等。不偏食不挑食,不吃野生动物,应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
(3)适量多饮温水,多排尿,加快身体新陈代谢,同时适量增加奶制品(牛奶、酸奶)的饮用。
5、规范家庭洗手:家长要特别注意孩子的手卫生,督促儿童勤洗手,勤洗脸,避免孩子乱摸、吃手、揉眼睛,不要触碰公共区域的物体表面(尤其是电梯按钮等频繁触碰的表面),外出时可以带含酒精类的消毒湿巾给儿童的手消毒,回家后也一定要及时洗手。饮食前、大小便后、接触不洁物体后也要及时洗手。

6、适当活动和休息:儿童均应按时休息,确保睡眠充足,在家休息时,可以和家长一起参与家庭清洁工作,婴幼儿的家长可以进行被动锻炼四肢方法。
六、儿童与疑似病人接触后的处理原则
家长不隐瞒,不逃避,主动在家隔离观察14天,无症状可以解除隔离,但尽量不要外出。儿童病情变化快,一旦有症状,需立即到就近医院儿科的发热门诊就诊。
(图片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