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冠疫情常态化的形势下,新冠核酸检测报告已成为大家日常行走的“通行证”,检验科窗口听到最多的就是催报告的!接待最多的投诉也是新冠核酸报告慢了的!大家都希望在进行新冠核酸标本采集后能像血常规一样,半个小时就能拿到报告,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到底是为啥子?检验科医生在装怪?今天小检带您来个大揭秘!带大家看下新冠核酸检测究竟需要哪几步?可不像大象装冰箱那么简单哦!让您感受下为什么要等那么长的时间!

01
标本采集
我院有三个核酸标本采集点,分诊人员会根据不同情况引导你前往对应的采集点。正确的采集标本对检测结果至关重要,如果咽拭子样本质量不高,很可能会造成假阴性或者假阳性。采样时会有一点不舒服,不过采习惯就好了,毕竟大家隔三差五都要采一个,大家不用觉得烦,哈哈~我们可是要每周被采两次的!

02
标本转运
采样点和检测点不在同一地点,新冠核酸运输规范要求,为保证运输安全不能采一个送一个,而是隔一段时间批量转运一次标本,这期间就需要一定时间。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不把仪器搬到采样点,当场检测不就节约时间了吗?
那小检就要啰嗦几句了!核酸检测是极其灵敏且精密的实验,对环境要求很高,新冠肺炎病毒的传染力又非常强,因此核酸检测需要在特定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中进行,以防实验过程中发生病毒感染和泄露等事故。

03
标本签收及录入
核酸标本要在严密包装下被护送到实验室,工作人员逐一打开包装,将每一份标本的信息人工录入系统,这个“上户口”的过程就成功的对接了大家手机上的健康码,四川天府健康通可直接查看核酸检测结果。当然也是很繁琐和耗时的!一不小心信息上传出现问题,大家的健康码就无法链接成功~

04
试剂配制
配置检测试剂的过程可是全手工分装哦,既是数学题又是精细活,不能多加也不能少加,需要严格精确操作,并且必须做到“零污染”。是不是听起来有点意思了?还是云里雾里的?总之是很繁琐又耗时啦~

05
核酸提取
核酸标本到了实验室并不能直接用于检测的,需要将每个标本进行震荡混匀,使样本管里的核酸物质均匀分布。然后将标本一个个拧开盖子,再用加样枪一个个吸取样本加入到深孔板,这个过程要非常小心以防样本之间的交叉污染。这个步骤需要检测人员长时间手臂悬空,注意力高度集中,既考验动作精准度又考验空间记忆力!开盖开到手起茧,加样加到手发酸!说多了都是泪啊……

标本加完样仅仅是时间等待的开端!加样后将深孔板上机进行核酸的提取,这个过程需要40—70分钟。

06
核酸加样
提取完成的核酸样本逐一加入到扩增用的反应液中,仍然是全手工操作哦,高精度考验又来了,需要全神贯注,不能有任何闪失,以免搞混淆、弄污染。
07
上机扩增
将提取好的核酸物质加入反应液后放入仪器中,选取相应的程序就可以开始扩增了,戳一下!又一个等待期来了!这个过程需要1.5—2小时!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仪器一旦启动程序是不能停下来中途添加新样本的,必须等这批扩增完成后才能进行下一批样本的扩增,这也就是核酸检测为什么不能随到随检的原因之一。
扩增完成后,终于等到查看结果,审核报告,数据传输!当然还有最不想碰到的事,也是让检验人最最崩溃的瞬间!就是“扩增失败”!尽管已经小心再小心,也很难保证每一次结果都那么完美,这时候就需要回顾流程,找到问题,然后所有的流程再来一次,想想都要飙泪,呜~
按照疫情防控要求我们会优先处理发热病人的样本,发热门诊至少4—6小时取报告,普通门诊和自愿检测人员要12—24小时取报告。将不同来源的标本按不同的分类合理优化上机队列,才能确保有序进行核酸标本检测。
听小检碎碎念了这么久,大家了解了多少呢?相信大家已经明白为什么核酸检测需要那么长时间了!温馨提示大家在做核酸检测前,请带好本人身份证、社保卡等有效证件;提前出示“健康码”、“行程码”;采样排队期间,保持前后1米以上安全距离,全程佩戴好口罩;如遇标本量突然增加或者标本需要复检都会导致等候时间超出您的等待预期,请您再耐心等待一下,我们一直在快马加鞭的为早点把报告单送到您的手上而努力着!

撰稿:检验科检验技师-王婉蝶;
核稿:检验科负责人-王维;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