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一种传染病。临床上以食欲减退、恶心、上腹部不适、肝区疼痛、乏力为主要表现。有些患者可慢性化,甚至发展成肝硬化,少数可发展为肝癌。
并发其他疾病
慢性乙肝引起的常见并发症主要有肝源性糖尿病,脂肪肝及慢性乙肝后高胆红素血症等。
病毒长期存在,持续损害肝脏,可发展成肝硬化、肝癌
患者感染乙肝病毒并转成慢性乙肝之后,机体会反复清除病毒,长者可持续数年甚至数十年,导致肝组织在受损和修复中不断反复,肝脏产生不同程度的纤维化,再进一步发展,可能会引发肝硬化、肝癌。
心理负担重
由于乙肝病毒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患者在很多社交活动方面都会受到严重干扰,加之长期治疗带来的经济压力,患者在心理上存在极大的负担。
乙肝可以通过检测乙肝病毒的血清标记物来判断,最常用的检测项目就是乙肝五项,也就是乙肝两对半。两对半的内容就包括乙肝的表面抗原和表面抗体,e抗原和e抗体,还有核心抗体。除了检测乙肝两对半以外,还可以检测乙肝病毒的核酸(HBV-DNA),这个是辨别乙肝病毒有没有复制的一个重要指标。

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

而母婴传播是乙肝传播最重要的途径,我国约有30%-50%的乙肝患者是母婴传播所致,成人肝硬化、肝癌90%以上是婴幼儿时期感染了乙肝病毒。
母婴传播指的是乙型肝炎病毒可以通过孕妈妈传播给儿童。分为宫内传播、产时传播和产后传播。
针对乙肝感染孕产妇干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的孕产妇需进行肝功能检测,有条件的地区进行HBV DNA 定量检测。根据感染孕产妇血清HBV DNA、转氨酶水平肝脏疾病严重程度,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抗病毒治疗或转诊。
乙肝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干预。所有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所生新生儿,均应于出生后12小时内尽早接种首剂乙肝疫苗和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儿童应按乙肝疫苗免疫程序完成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在完成最后剂次乙肝疫苗接种后1-2个月应进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和表面抗体检测,明确母婴传播干预效果。
1.每个准妈妈们都要知道,乙肝是一种可通过母体传染给宝宝的疾病,尽早发现并按医生建议进行阻断干预可以有效降低乙肝母婴传播风险。
2.若准妈妈患有乙肝,需要听从医生建议,配合进行母婴阻断干预;在儿童完成最后一次乙肝疫苗接种后1-2个月,应该带儿童前往正规医疗机构进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和表面抗体检测。【妇幼健康科普】
撰稿:保健部-卢文英
核稿:保健部-张雪梅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