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这么久了,我的病理报告怎么还没有出啊?”
“常规报告需要5个工作日,其他特殊检查可能需要更长时间……”
“别的检查项目上午做下午就出结果啦,为啥就你们病理检查这么慢呢?”
许多患者在做完手术后
都想快点知道自己的病理检查结果
可往往被告知:
“请5个工作日后领取报告。”
大家不由自主心生疑惑
一份病理报告为啥需要等那么久?

一块取下的组织
如何在病理技师的双手中
变成病理切片
又如何在病理医生的显微镜下
变成病理诊断报告单?
想知道病理报告为何姗姗来迟
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它到底是怎么“诞生”的吧
第一步
标本的固定
step 1
固定是病理制片环节中最为重要的一步,
目的是让组织和细胞
保持固定的形态
而不发生自溶、坏死、变性
组织如果固定不好
后面的一切技术处理
都是无法弥补的
再优秀的病理医生
也难以诊断出精确的结果
因此,手术室和门诊
有切取下来的病理离体标本时
必须及时固定
⬇
即半小时之内放入标本袋内并加入足够量的固定液(10%的中性福尔马林溶液),然后及时送到病理科。
离体的组织应该充分固定(小标本时间4到6个小时,大标本18到24小时)。
第二步
标本的接收
step 2
02
当病理标本到了病理科以后
工作人员首先要给
每一个标本核对“身份”
包括患者的
姓名、性别、年龄、科室、
住院号、床号、临床诊疗情况等
各种信息
此外还要检查每个标本的
固定液是否足量
签收后再为每个标本编写编号
这个编号将会伴随标本“终生”
第三步
取材
step 3
为什么病理医生眼里饱含热泪,
只因我们对福尔马林爱得深沉!
经过10%的中性福尔马林溶液充分固定的标本将在病理科医师和技师的配合下完成取材:将各种各样的离体组织,用取材刀和组织剪,修剪成一个个切割成大小适中,厚薄均匀的组织块放入组织包埋盒中。
第四步
脱水
step 4
标本取材完之后的组织块
放入塑料包埋盒
然后放到全自动脱水机中脱水过夜
经历十几道程序试剂的处理
耗时约15个小时左右
才能做出一个合格的病理组织块

第五步
包埋
step 5
病理技术人员
将会对每一个处理好的病理组织块
包埋成蜡块
(把每个标本认真细致地按照病理编码包到石蜡中)
包埋后的组织不仅方便切片
还可以使其长期保存
第六步
切片
step 6
蜡块切片是病理制片中
重要的一个步骤
病理技术人员将浸蜡变硬的组织
块放在切片机上
小心翼翼匀速转动转柄
将蜡块切成3-5微米的薄片
并放入水中展平
再捞起附着在载玻片上
第七步
烤片
step 7
为了防止掉片
每一张切片在染色之前
都需要摊片机内烤片30分钟左右
才能进入下一道程序

第八步
染色
step 8
切片机切出来的“蜡片”是无色的“白片”,因此需要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约25道染色步骤,大约60分钟的时间完成染色才能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的。

第九步
封片
step 9
切片制作的最后一步——封片。
将染色后的载玻片晾干后,用一小滴中性树胶和一片薄薄的盖玻片封固载玻片组织,以便显微镜观察,同时避免组织褪色和磨损。
最后粘上标签,按顺序排好送到病理医生手中。
第十步
阅片
step 10
制片完成后
病理技术人员把核对好的切片
交给病理医生
在显微镜下观察并做出诊断
常见病的病理诊断一般5个工作日内会发出报告;但是遇到有些特殊情况(包括深切片、重取材、补取材、传染性标本固定时间延长等)时,报告可能会延迟。
此外,疑难病例还需要结合临床病史、影像学检测、翻阅相关的专业书籍甚至诊断医师们集体讨论研究进行诊断和判读,所以出具结果的时间就会相对更长一些。
因此,为了获得高质量的病理诊断报告
以便得到更准确的诊疗结果
需要大家耐心的等待
看到这里
小伙伴们应该都清楚了
为何病理报告需要等待较长的时间
因为每一份报告的背后
都是病理科诊断医生和技术老师的
辛勤付出
承载着对每一位患者的责任与关怀
【妇幼健康科普】
撰稿:病理科-胡双烨
核稿:公共医疗部-陈勇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