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成都市龙泉驿区妇幼保健院 | 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

猩红热是A族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高发,多见于幼托及学龄前儿童,是我国法定传染病。

主要传染源是猩红热患者及带菌者
通过呼吸道的飞沫传播和接触被细菌污染的玩具、用具、手及食物等传播,也可以通过受损的皮肤感染。
人群普遍易感
家长能识别猩红热至关重要 及时就医获得有效治疗 该病可能并发 中耳炎、鼻窦炎、扁桃体周围脓肿、 中毒性心肌炎、感染性休克、 肾小球肾炎、风湿热等 牢记口诀:一看嘴二看舌三看皮疹有几何

一看嘴
患儿呈急性起病,发热,咽痛,起病第二天出现皮疹,但口周皮疹不明显,猛一看呈一个白白的圈,俗称为“口周苍白圈”。
二看舌
猩红热发皮疹初期,舌苔上会出现厚厚的白苔,舌乳头红肿并突出于白苔之上,舌尖及边缘处显著,俗称“草莓舌”。
可能引人不适点击草莓查看图片 2~3天后白苔脱落,舌尖光滑呈牛肉色,舌乳头凸起仍然明显,俗称“杨梅舌”。
可能引人不适点击杨梅查看图片
三看皮疹
皮疹一般第二天出现,始于耳后、颈部、上胸部、1天内蔓延至全身,典型皮疹呈红色弥漫性小丘疹,压之褪色,皮疹隆起像“鸡皮疙瘩”;1周后皮疹消退,有脱皮现象。 可能引人不适点击小鸡查看图片
主动预防
预防主要是做好个人卫生、勤洗手,注意室内通风换气,流行期间注意戴口罩,避免前往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
隔离传染源
猩红热患者应隔离直到症状消失,咽拭子培养阴性或者治疗之日起不少于7天哦。
【妇幼健康科普】 撰稿:普儿科-黄华 核稿:儿童保健部-李科兴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